太原1937,傅作义的守与弃
1937年11月6日清晨,沿同蒲铁路南下的板垣征四郎带着一路的硝烟来到太原城外,一座壮丽的古城出现在他的面前,薄薄的雾蔼中,可以遥遥望见城墙上整齐排列的雉堞和两座宏伟的城楼。板垣征四郎无暇欣赏这幅美丽平和的画卷,迫不急待地命令日军第五师团发起攻击。一枚枚炮弹带着尖厉的呼啸声飞向太原古城,在城墙周边升腾起一团团黑色的烟雾,随军记者拍摄下了这一场景,不久,日军向太原小北门发起攻击的照片出现在了日本的报纸和画报上。
█ 日本报纸关于太原保卫战的内容。左上图为日军炮击小北门;右上图日军大场部队向东北角楼发起进攻;左下图为准备发起攻击的日军大场部队,远处背景可以看到太原的城墙和角楼
█ 日军炮击太原,小北门外烟尘滚滚
█ 1937年日军向太原发起进攻之前,历经五百余年风雨的小北门城楼仍然巍峨耸立,仅仅三天之后,小北门、大北门的城楼先后毁于一旦
█ 进攻太原的日军指挥官:第五师团长板垣征四郎
继娘子关失守之后,忻口也全线撤军,孤城太原屏障尽失,在战斗力强健的十万日军的会攻之下,太原的失守只是时间问题。傅作义也明白阎锡山为什么不顾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黄绍竑以及中共代表周恩来的反对,执意保卫太原:一败再败、失守山西半壁河山的阎锡山已经别无选择,做为山西的省会,太原可以战后放弃,但绝不能不战而弃。在11月2日确定守城主将的军事会议上,当众多将领都缄默不语的时候,傅作义挺身而出:“弃土莫如守土光荣,太原城我守!”投归晋绥军二十年,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十三太保”,到今天的第七集团军司令兼第35军军长、绥远省政府主席,你阎长官知人善任,我傅作义涌泉相报!
█ 保卫太原的国军指挥官:第七集团军总司令兼第35军军长傅作义
指挥城市保卫战,对于傅作义而言可谓得心应手。1926年,在与冯玉祥国民军的战争中,初露锋芒的傅作义率领一个团坚守天镇三个月,从众多晋绥军青年军官中脱颖而出,年仅32岁即被擢升为中将师长。北伐战争中,傅作义兵出险道,穿越太行,奇袭涿州,在张学良的包围和猛攻之下,以不足万人的孤军死守涿州百日,为晋军赢得善守之名,而他本人,也成为享誉军界的守城名将。
█ 因坚守涿州而赢得善守之名的傅作义
尽管傅作义也渴望延续昔日的辉煌与荣耀,然而,从忻口和娘子关撤退下来的部队溃不成军,纷纷绕城而过,“依城野战”变成了孤城独战。站在太原城头,迎着初冬的北风,远眺陷入死寂的城北工业区和士兵猥集的日军阵地,傅作义感受到了一股苍凉与萧瑟,他明白,保卫太原,注定将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才是真正的军人。在军官会议上,傅作义告诉大家:“我们已经躺进了棺材里,就差盖盖子啦!”,随后,他下令封死城门,将一手带出来的第35军顶上了城防第一线,在东、北两个日军主攻方向上,分别布防着孙兰峰旅和董其武旅。而事实上,在总数一万余人的几支守城部队中,也只有第35军能堪重任。
有人曾将第35军比喻成傅作义的亲儿子、命根子,其实傅作义与第35军之间那种血脉相连的感情恐怕早已超越了父子之情。是他,将这支地方部队淬砺成与国军五大主力齐名的王牌精锐,他们一度纵横阖捭所向披靡;是他,给了这些晋绥子弟不屈的风骨,鲁英麟、郭景云两任军长先后自戕殉职;是他,铸就了第35军不灭的忠魂,百灵庙大捷、奇袭包头、会战绥西、收复五原,他们为国家和民族立下赫赫战功,从1933年的长城抗战起,这支军队在抗日战场上为国捐躯的将士累计超过三万人。
█ 1936年冬,跟随傅作义参加绥远抗战的晋绥军,方大曾拍摄
11月7日早晨,日军发起猛攻,北城东半部和城东北角是攻击重点,日军炮兵在飞机的指示下,从四周高地向太原猛烈炮轰,东北段城墙逐渐被打成缺口,崩落的碎砖土块在城下摊成斜坡,日军步兵以坦克为掩护沿着打开的缺口轮番冲击。黄昏时分,一股数百人的日军突入城内,占领小教场,守军顽强反击,却始终无力将其歼灭,双方就在对峙中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 进攻太原的日军战车队
█ 日军轰炸太原航拍照片,图片中部为城北工业区,左侧为太原城垣,城门为大北门
█ 日军从城墙缺口突入城内。据分析,以上两张照片有可能是战后摆拍。本页部分照片由水锅锅提供,特此致谢
11月8日拂晓,日军步兵在飞机大炮和坦克的配合下,从东、北两面猛攻城垣,大北门城楼被炮火击中,四重檐的城楼火焰弥漫,如同一支冲天的火炬。密集的炮火覆盖之后,一些地段三丈多高的城墙被炸得不足两丈,数百名日军于11时再次从城东北角缺口涌入城内,他们与盘踞小校场的日军会合后,开始向周边扩张,双方展开激烈的巷战。
█ 日军纪录片截图,远处耸立的城楼为大北门,大北门左侧尖顶为天主教堂
█ 大北门城楼中弹瞬间
█ 中弹后燃烧的大北门城楼
█ 烈焰中的大北门城楼
█ 日军攻击太原城
█ 日军一部由太原东北段缺口攻入太原
█ 日本朝日新闻社画报,左上图与右上图为日军攻击太原,右下图航拍的太原城全影,城门为迎泽门
█ 日军绘制的攻击太原图画
暮色苍茫,又一个夜晚即将来临,但激烈的枪炮声却并没有随之平息,观察哨将最新的消息带回了指挥部:一部分日军正在向城南和河西迂回,并且已经占领汾河桥。一旦日军完成对太原城垣的包围并发动全面攻势,负责防守西、南方向的两支弱旅很难抵御日军的进攻,其它守城部队也将因为腹背受敌而陷入绝境。大势已去,继续困守孤城只能徒增伤亡,两名高级僚属终于鼓足勇气向傅作义提出了撤离的建议。一代守城名将,曾经梦想在太原续写守城神话的傅作义,面对现实的无奈,最终顺应部属的要求下达了撤退命令,守城部队陆续撤离,太原保卫战结束。
█ 太原汾河桥,毁于1937年
█ 战后日军修建的汾河桥,俗称洋灰桥,1997年爆破拆除
太原沦陷之后,日军陆续开进太原,一组照片记录下了那些不堪回首的历史瞬间。大北门城楼的断壁残垣下,板垣征四郎举行了入城式。首义门,这座铭记辛亥风云的纪念碑式的建筑,日军骑着高头大马耀武扬威地从巍峨的门楼下通过,城门上站立着高举太阳旗欢呼的日军士兵。率先冲进山西省政府的是冈崎部队,一名骄狂的士兵用刺刀在门柱上刻字,在宣示占领的同时也给这座城市留下了刺骨的伤痛。入城后的日军士兵列队街道两旁,等待着长官的检阅,曾经彰显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念的一座座牌坊,成为侵略者炫耀武功的背景。
█ 大火之后的大北门城楼,只剩下断壁残垣和欢呼的日军
█ 日军太原入城式,11月10日,板垣征四郎由大北门入城
█ 日军对新闻照片进行严格审查,发现有违国际法或需要保密的照片由盖上“不许可”印章禁止发表。板垣征四郎入城的部分照片,因为指挥官保密的原因而“不许可”发表
█ 小北门城楼,同样难逃噩运,以上两图为日军由小北门进入太原
█ 日军冈崎部队在山西省政府的柱子上刻字
█ 日军在首义门城头欢呼
█ 11月10日,日军和田部队由首义门入城
█ 太原迎泽门又称大南门,也在日军的攻击中中弹,这是日军相册中被炸毁的大南门瓮城箭楼
█ 由迎泽门入城的日军
█ 一名日军在被炸毁的大南门瓮城箭楼前留影,时间不详
█ 迎晖门一语成谶,小东门真成了迎日军门
█ 在山西省政府“文武为宪”牌坊前警戒的日军
█ 日本新闻画报上的太原保卫战
█ 持军旗准备入城的日本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右为步兵第30联队联队长猪鹿倉徹郎大佐,右二为旗手後勝少尉
█ 太原坍塌的城墙
█ 在太原城垣角楼下合影的日军
█ 一名日军留下的“太原占领记念”
█ 1937年11月,日军板垣师团在太原举行慰灵式
█ 日军在太原小东门外修建的“阵殁勇士之碑”
█ 进攻太原的日军指挥官板垣征四郎后来出任日本最高军事参议官,1948年12月做为甲级战犯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绞刑
突围后的傅作义率领残部撤至石楼休整,后出任第二战区北路军总司令。一年之后,由于在和中共合作上与阎锡山产生隔阂以及其它一些原因,傅作义接受了蒋介石的任命,从此脱离晋绥军。
傅作义后来先后担任第十二战区司令、华北剿总司令,但是,华北安危和党国命运系于一身的傅作义却无力改变大势,曾经在太原、在绥远、在抗日战场上殊荣累累的第三十五军覆灭于新保安,那些一次次出生入死满血复活的抗日英雄们成为旷野上无人掩埋被野狗啃食的尸骸。一个月后,在四面楚歌的彷徨与新保安的哀痛之中,阎锡山的十余份电报未能坚定昔日下属们的信心,二十万人齐解甲,傅作义以“和平改编”的方式结束了他曾被誉为“守城名将”的军人生涯。
█ 1948年,迷茫的傅作义。这一年的冬天,成为傅作义毁誉一生的转折点
太原保卫战,是太原会战的最后一战,许多此战的亲历者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史资料和专著,电影《太行山上》、电视连续剧《彭雪枫》等影视剧也都有反映太原保卫战的剧情和画面。
█ 电视剧中的太原保卫战
█ 2003年复建的太原小北门城楼
太原保卫战结束的11月8日,后来成为太原沦陷纪念日,为了警示后人居安思危、勿忘国耻,从2000年到2008年,太原市每年都要在这一天试鸣防空警报。小北门无言,但我相信,每当警报声响彻全城的时候,它和我们一样,也在静静聆听,刺耳的警报声中,我们仿佛又回到了烽火蔽日的1937。
直接点击以下文字链接,阅读推荐内容: